地方稳增长发力投资 效益和规模如何平衡
发布时间:2019/10/7 4:12:13

地方稳增长发力投资 效益和规模如何平衡

       [多省发布的今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规模甚至超过14万亿元。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的情况下,投资对地方稳增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016年伊始,不少省份重点项目便集中开建,多省发布的今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规模甚至超过14万亿元。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的情况下,投资对地方稳增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多省今年投资超万亿

  根据《上海证券报》统计,元旦前后一周内,已有9省发布今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速度快的省份如浙江、四川等地重点项目已经集中开工建设。

  统计显示,9省重点项目投资总规模超过14万亿元。其中,陕西、江西、江苏、河南、福建投资规模均超过1万亿;安徽、河北、浙江等地投资规模也不下6000亿元,而四川投资总额在4200亿元左右。

  去年12月22日,福建省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2016年省重点项目安排方案,会议提出,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重点建设领域要着眼于扩大有效投资和培育更多增长点增收点,优选重大项目,拓展跨界投资,注重滚动实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经筛选,会议明确2016年省重点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近3万亿元。

  在陕西,2016年初步确定省重点建设项目585个,总投资34865亿元,年度投资4731亿元,涉及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能力提升等十大领域。

  在安徽,为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该省编制实施2016年“大新专”项目、储备项目、省政府领导联系推进项目、省重大前期工作项目等计划,全年新开工“大新专”等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

  从项目类型来看,今年交通、水利、能源等基建项目仍是重点投资对象。尤其是综合交通项目成为地方投资热门“标的”。

  比如,四川今年确定重点项目为740个,其中近三分之一为基建项目,尤其是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浙江集中开工的项目中,综合交通项目有56个,总投资达2215亿元,占到总投资的33.3%。

  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直处在“临界点”上博弈,内需增长速度也比较慢。因此扩大投资仍然是当前很多地方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支撑。

  更加注重有效投资

  不过,胡晓登看来,虽然扩大投资对稳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不能为投资而投资,不能为刺激经济而刺激经济。没有效益的投资短期内能够见效,拉动一下GDP,但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很难消化。“没有效益,投下去只会有副作用,只能是饮鸩止渴。”

  《人民日报》4日发表了权威人士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作的独家解读和阐释,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比如,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等项目不能再上了。

  另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地方政府表外融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城投债发行)被严格控制,再加上地方税收下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要再像过去一样由政府主导进行大规模的基建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已经不太可能。也就是说,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也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尤其是,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有着很大的依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GDP,也影响到了地方财政。对于楼市库存高企的三四线城市来说,这两年受到明显的冲击,未来再指望通过卖地来获得土地财政收入的路径已经行不通了。

  广东江门市一位政府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像江门这样的三线城市,绝对不能走一二线中心大城市的道路,中小城市还是要踏实发展好相关产业,而不能依赖房地产来经营城市。

  基建投资过去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来主导,从而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地方政府负债,而现在则主要采取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

  西部某省一名财政系统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地方上新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全部通过PPP的形式。当然,由于投资回报和配套不完善等问题,“遇冷”成为各地PPP普遍出现的现象。

  胡晓登认为,PPP的意义并不在于真正引进了多少民资,关键在于民资对效益的敏感度,对改变政府的投资结构、机制、成本效益比都大有好处。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协会 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广安大街美东国际B座
电话:0311-86054885 邮箱:hbszxqyjscxfwxh@126.com
本网站为服务于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冀ICP备15022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