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投融资创新助力“16+1”驶上快车道
发布时间:2019/10/7 4:12:13

       求解投融资创新助力“16+1”驶上快车道

       专家认为,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自2012年启动以来,始终为双方领导人所重视。此次会晤确定了中期合作规划,更凸显双方持续稳步推进合作进程的意愿和执行力。相比于以往,本次会晤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双方均以务实态度直面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且以真诚意愿与创新思路来谋求解决。目前双方合作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投融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双方产能合作、贸易投资合作的成效和前景。

  11月末,初冬的苏州已有些许萧瑟寒意。然而,这两日的太湖湖畔却让人心生一种别样暖意——24日至25日,中国与中东欧领导人第四次会晤、第五届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在这里举行,来自中东欧十六国的领导人和代表云集于此,与中方领导人及代表共商合作大计,共绘“16+1”锦绣蓝图。从领导人会晤成果及各级别磋商情况来看,此次论坛成果丰硕,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务实风格。

  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晓中2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自2012年启动以来,始终为双方领导人所重视。此次会晤确定了中期合作规划,更凸显双方持续稳步推进合作进程的意愿和执行力。朱晓中认为,相比于以往,本次会晤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双方均以务实态度直面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且以真诚意愿与创新思路来谋求解决。“在我看来,目前双方合作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投融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双方产能合作、贸易投资合作的成效和前景。”他说。“幸运的是,无论是从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还是双方领导人在向记者通报会晤成果时的表态中均可看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不仅有力争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更有具体的行动计划。”

  在24日的领导人会晤中,李克强提出“1+6”合作框架,即共同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的一个目标和六大重点。这六大重点分别是落实合作推进路线图;对接发展战略,推进互联互通;打造产能合作新样板;不断创新投融资合作方式;促进贸易投资双增长;以及扩大人文社会交流。在朱晓中看来,这六大重点中最迫在眉睫的当属创新投融资合作方式,这与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背景密切相关。

  投融资挑战成为合作瓶颈

  和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一样,中东欧国家与中国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础和互补性。就中国而言,相比于西欧国家,这些中东欧国家属于新兴市场,发展潜力更大,中国产品与技术都具有相对优势,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打下基础。而对于中东欧国家而言,这些国家过去比较依赖西欧市场,但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后,西欧资本大举回撤,一时之间中东欧国家经济陷入资本“寒流”无法自拔。痛定思痛,这些国家开始“向东看”,同为新兴市场且具有显著资金与经济发展优势的中国自然成为其目标所在。

  然而,和拉美、非洲乃至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不一样的是,由于很多中东欧国家属于欧盟成员,而欧盟对于中国-中东欧的“16+1”框架心存政治忧虑,这就使得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面临一道天然障碍,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一系列针对欧盟成员的制度和法律约束使得中国向中东欧输送资金的渠道被限制甚至阻断。朱晓中告诉记者,在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机制创始之初,双方曾经制定12条合作计划,其中一条就是中国向中东欧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专项优惠贷款。然而,迄今为止,仅有30亿美元贷款得以落实,且绝大多数发生在非欧盟东欧国家如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波兰等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根据欧盟规定,欧盟成员国不得以政府身份为外资提供担保,而这是中国为东欧国家提供的100亿美元专项优惠贷款的唯一条件,也是中国在与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传统做法。随着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意愿的加强以及法律趋同进程的推进,能够顺畅使用上述专项贷款的国家可能越来越少。

  “对于严重缺乏资金的中东欧国家来说,没有来自中国的贷款为其提供融资,中国的技术再先进,产能再优质,当地也无力吸纳和接受,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就难以落实。”朱晓中表示。

  创新求解投融资难题

  在投融资瓶颈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形成明显制约的大背景下,探求破解之道就成为本次领导人会晤的突出看点。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六点建议中明确提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要创新投融资合作方式,共同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通过融资租赁、贸易融资、股权投资、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降低合作融资成本。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协会 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广安大街美东国际B座
电话:0311-86054885 邮箱:hbszxqyjscxfwxh@126.com
本网站为服务于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冀ICP备15022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