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升我省区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擎。“创新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企业、产业、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确保迈进创新型省份行列”,这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之一。无论是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我省自身的发展实际来看,我们都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切实提升我省区域创新能力。
充分认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切实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对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意义重大。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紧迫要求。像土地、资源、劳动力、资金等一样,创新也是一种经济增长的要素。新旧动能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降低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一般性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特别是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过多依靠自然资源、劳动力等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和难点在于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省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技术瓶颈,主要是创新能力较低所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只有创新、创新、再创新。
近些年来,我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位次不高,创新指标整体偏低,优势不突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只有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才能更好地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从创新能力内涵和创新能力评价来看,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四个:一是夯实创新基础,二是加大创新投入,三是提高创新效率,四是充分依靠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因此,提升我省区域创新能力也应从这些方面着手。
夯实创新基础,聚集创新资源。一是完善创新平台、载体。按照整合完善、开放共享的思路,着力提升现有平台载体的服务水平,推动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按照精准选择、以评促建的思路,针对重点创新平台加大建设力度、规范运行管理、改善科研条件,着重提高运行质量和产出能力;按照创新模式、协同共建的思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联合京津科研院所,构建形式多样化、投资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的创新平台和载体。二是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吸引各类创新资源聚集。围绕我省创新驱动、科技改革等重点任务,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导向、重大改革引领、坚强法治保障的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社区,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扶持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多层次的创新资本市场体系、知识产权保护运营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吸引各类创新要素聚集、交流和对接。
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创新投入。一是加大政府创新投入。针对目前我省创新投入比重较低的现实,加大政府在创新上的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及各类创新引导基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带动全社会各类资本投入,使我省R&D投入占GDP比重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科技创新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活动,高投入的科技创新一旦出现偏差,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研究开发支出进行财政补助。另一方面,可以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对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优先安排财政引导资金和土地指标。同时,应通过普惠性财政补助、减免税、加计扣除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创新效率。一是瞄准我省产业技术瓶颈,构建技术创新链。突破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瞄准产业链,配套资金链,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链条。二是完善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市场需求、围绕企业主体,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催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三是建立新型研发组织,构建科技创新与转化良性机制。针对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围绕主导产业探索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组织,打造“研究所+技术平台+工程中心+孵化转化中心”四位一体的新型创新创业平台。
聚焦转型升级,带动全省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是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应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帮扶力度,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特别是要把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作为战略工程来抓,使之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将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纳入后备库进行培育。建立高水平、常态化的培训、帮扶、受理、评审、认证机制,编制“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一册通”,帮助企业明确成长路线图、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等。三是推进技术、业态、模式的融合创新。顺应新技术创新和应用潮流,从现有领域衍生叠加出新业态,如网络视听、互联网教育等。同时,要在新技术的催化过程中,打破原有产业链及价值链,形成产业要素高效组合的新模式,如O2O模式、异业联盟模式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