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为北京、为河北各添一翼
高端高新产业,这是未来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这样的要求,仍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考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看来,京津两地过于“肥胖”,大城市病突出,而河北发展与两地呈现“断崖式”差距。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引领创新发展、打造新增长极的迫切需要。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雄安新区要建成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地、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地、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打造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如是说。
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发展哪些产业?徐匡迪表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是设立新区的首要任务。承接的疏解功能要符合新区发展要求,重点是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未来,高端高新产业聚集的雄安新区,将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就河北而言,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方式粗放,传统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河北与北京、天津在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方面的落差过大,从而使得北京与天津的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难以充分被河北吸收利用,难以成为促进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要有效促进京津冀协同打造创新驱动增长新引擎,需要通过搭建一定的平台,营造相对有利的吸引创新资源和创业投资的环境,逐步吸引科技成果和创新主体进入这些区域。
未来,新区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业兴城、产城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新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以雄安新区建设为核心,建造发展定位高、公共服务能力强、产业结构优的新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将为河北注入全新的高端产业,驱动河北省的发展,撑起京津冀的腹地。”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表示。
专家认为,对河北来说,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也给河北添一翼。雄安新区将带动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发展,这将有力提升河北的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河北省走出一条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路。
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新区自我发展能力,打造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地和科技新城
不管是深圳经济特区,还是上海浦东新区,都是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雄安新区的发展壮大,根本上也要靠改革创新。
谢克昌认为,相比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雄安新区肩负着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和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责任,被赋予了探寻走出“深水区”的使命。
“把创新驱动作为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区集聚。”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强调,支持新区从创新载体、运行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我省也提出,新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和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地,不是大搞房地产开发,更不是炒房淘金的地方。今后我省将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动力,承接好京津转移产业,甄选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好新区既有产业,带动河北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我省提出,体制机制创新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根本活力动力,要适应新理念新思维新定位要求,以开放的姿态、全球的视野,全方位全领域推进改革创新,为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流保障。
专家建议,河北要打破思维定式,在发展理念、工作思路上有一个全新的转变,科学设置管理机构,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政策创新和储备,创新人才机制,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营造良好环境。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培育新动能,还要根据疏解功能有针对性优化新区规划空间布局。我省将编制高端产业规划,有计划分步骤推动新区建设,增强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北京集中了大量非首都功能,但这些功能及其所具有的资源却是非常宝贵的。”张军扩认为,比如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质的医疗资源、重要的科研资源、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企业总部资源等,这些资源对于改善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增加对投资和人才的吸引力等都十分重要。通过疏解,不仅要解决北京非首都功能过多的问题,也能够对改善河北投资环境和增强吸引力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离不开良好的产业配套和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省工信厅厅长龚晓峰表示,他们将充分发挥工信部门职能,加强工作对接,支持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充分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将在省内因地制宜谋划一批特色产业园,为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进行配套,全方位服务雄安新区建设。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更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便于优秀人才、先进要素、优势产业在新区集聚。”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