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解析协同发展中的京津冀产业升级之路
发布时间:2019/10/7 4:12:13

 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解析协同发展中的京津冀产业升级之路

    3年来,京津冀“撸起袖子加油干”,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之路越走越宽。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京津冀正肩负起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新使命。

    升级求变 下好产业协同“先手棋”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7.5%,连续三年对全国GDP贡献率超过10%。一片生机勃勃的区域经济高地轮廓正日益清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首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选择。

    北京2014年出台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从源头将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加以禁止,为协同发展打开空间。以“三升三降”为主要特征的北京产业变局开始显现:新增的金融业、文化体育、科技服务业不断上升,制造业、农林牧业、批发和零售业开始下降。

    去年10月27日,河钢唐钢唐银钢铁有限公司450平方米高炉正式退出生产舞台。以此为标志,河钢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2016年全年压减产能任务。

    河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河北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任务超额完成。在河北经济结构调整的版图中,工业不再“一钢独大”,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超过钢铁工业0.5个百分点,成为该省第一支柱产业。

    尽管河北去产能伴随着阵痛,但传统产业也在积极找寻升级之路。

    电商平台河钢云商是河钢集团寻求变革的一个支撑点。河钢云商总经理冯彦民说,平台经济和信息化、工业现代化两化融合将成钢铁业转型升级新趋势。

    互补融合 开拓协同发展新局面

    新年伊始,京津冀三地的钢铁行业科技院所、企业在天津滨海新区达成11项合作协议。北京的科技资源、天津的制造业优势与河北的生产能力重新摆盘,优化配置。

    在北方技术交易市场总裁张桂华看来,钢铁业比重占天津市工业的五分之一,该产业的改造升级借助高端资源,尤其是北京、河北等地的科技、产能力量正逢其时。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指出,河北借力京津产业优势和科技资源,加强上下游合作,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理顺产业发展链条,这有助于改造提升产业结构。

    纵览整个区域,北京科技资源的不断外溢,为天津、河北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

    2014至2016年间,河北省引进京津资金11041亿元,占全省同期引进省外资金的一半以上;天津市引进京冀项目4856个、资金5226.74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5.6%和44%。三地越走越近,正用产业的互补、融合,推进协同发展向深度迈进。

    互帮互助 构建产业发展“一盘棋”新格局

    这是一组令人深思的数字——

    据有关专家介绍,2013年北京的技术成果只有1%左右到河北转化,其中中关村的科技成果96%离开了京津冀。

    差距在哪里?主要是京津冀地区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及环境不够完备。

    “京津冀未来关键是要化区域间产业落差为协同发展动力。”河北省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颜廷标说,通过京津冀产业协同构建一批产业生态圈应成为未来方向。国内外经验表明,产业生态圈是世界产业竞争的最佳形态。因此,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政策支持重点应当是产业生态,而不只是单体企业。

    天津经开区、北京经开区、石家庄经开区、廊坊经开区……京津冀地区目前有1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往彼此在招商领域的竞争大于合作。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协调一致,从而为产业提供有效的承载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协会 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广安大街美东国际B座
电话:0311-86054885 邮箱:hbszxqyjscxfwxh@126.com
本网站为服务于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冀ICP备15022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