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全力促进民间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铁路、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等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研究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金,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担保……日前,沧州市出台意见,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间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近年来,沧州市高度重视民间投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把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抓手,切实做好沧州市民间投资工作。
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
拓宽进入领域。对列入国家和省、市各类专项规划的交通、能源、市政、社会事业等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项目实行竞争性配置,逐步完善和规范面向社会招标投资主体制度,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采取独资、合资、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并实行与国有企业同样的价格政策和政府补贴政策。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铁路、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等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和经营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河道治理、农村自来水工程项目。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煤改电、煤改气工程,鼓励民间投资以独资或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合资方式建设大型全密闭配煤中心。鼓励民间投资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建设大型炼油项目,参与油气勘探开发。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供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停车场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资运营主体,由政府授权特许经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财政性资金安排上享受与政府主导项目同等待遇。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在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申办各类医院、疗养院、护理院、门诊部、诊所,取消对民营医疗机构设立的床位限制门槛。鼓励民间投资举办学前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等机构,幼儿园审批条件可适当放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和残疾人康复机构,按照土地划拨目录依法划拨土地。对各地民间资本投资新建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给予一定的床位建设补助和床位运营补贴及人员培训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文艺院团改制,加大对民营博物馆、非遗场馆建设的扶持力度。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金融服务、国企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业等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重组和增资扩股,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的,持股比例可适当放宽至20%以上。
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支持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在政府性资金安排上对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建立完善全市政策性担保体系,重点为民间投资项目提供担保服务。研究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金,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担保。降低运行成本,鼓励民间资本或用水大户投资兴建南水北调水直供工程,享受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价政策。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督促银行金融机构落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三个不低于”要求,即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款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坚决查处银行金融机构涉企乱收费。
完善土地供给,降低重点项目对民间投资项目的准入门槛,提高重点项目中民营企业投资项目所占比重,在用地指标安排等方面予以支持。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市场主体准入“多证合一”。进一步推动“多证合一”改革,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范围。
精简投资审批事项,深入推进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将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由原来的多部门多事项串联审批,整合为用地审批、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5个环节,各环节均实行并联审批。依托互联网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除涉密事项外,实现各县(市、区)及有关市直部门涉企项目审批事项,一律在网上申报和办理。清理规范报建审批事项,通过取消和合并,将目前的50项减为30项。
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依托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扶持政策的集中公布、申请导航、结果公示。加快建立健全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2017年底实现国家、省、市、县(市、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存储共享。营造民间投资良好氛围,完善政企沟通机制,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着力破解“亲”而不“清”或“清”而不“亲”等问题,做到有交集不搞交换、有交往不搞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