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更大突破
发布时间:2019/10/7 4:12:13

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更大突破

省第九次党代会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推动交通、产业、生态领域实现更大突破”。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快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切实发挥交通在要素配置、资源共享、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多重效应,引领和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

交通一体化的多重效应

要素配置效应。交通是区域间要素高效流动的基本载体。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能够降低京津冀之间运输成本,提高商品流通速度,加快资本、劳动力优化配置,带动高端要素集聚发展。

资源共享效应。加快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构建互联互通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是进一步消除京津冀行政、市场和行业壁垒的重要突破口。京津冀三地交通互联互通,能够促进京津科技人才、资金等向我省流动,全面提升我省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三地构建基于统一市场的全领域、全开放发展格局,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融合效应。跨区域组织能力是衡量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进程中同步实现我省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加快构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产业分工体系。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三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快产业链紧密对接提供了桥梁和纽带。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有利于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现代物流与关联产业联动,从而建立起依托各自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的产业链,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跃进。

绿色发展效应。交通一体化能够实现京津冀区域内交通资源的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节约土地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绿色交通、综合交通、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实现一体化运营管理,可以减少交通出行成本,节省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着力点

一体规划和建设。一是统一规划。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角度出发,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要求,对京津冀现有的或正在进行中的铁路、公路、航运、港口等各种发展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二是统一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统一研究制定项目推进计划,项目实施工期,建立完善便捷通畅的交通网。

一体化运营管理。一是运输一体,各种交通工具、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保证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隙对接,交通服务标准合理对接,包括票价、补贴、高速公路收费、停车收费等。二是管理统一,建立京津冀统一的交通运输政策法规体系,以确保区域内规范化和运营化管理。三是多式“联运”,即海铁联运、海空联运和空铁联运。通过不同的交通方式联通联运,合理匹配交通运能与运力。

创新模式。一是探索建立客运管理新模式。以综合交通“一票制”为重点,创新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的客运“一票制”联程服务,大大节约时间成本与费用,提高出行的效率,实现“品质”出行。二是探索建立交通物流发展新模式。以绿色畅行物流“一单制”为重点,组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种运输方式联运,实现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三是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交通投融资模式。促进“轨道交通+土地”模式的全面落实,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开拓多元化的交通投融资渠道。

一体化联动。一是创新组织协调机制。在政府层面,要成立跨地区、跨行业的协调领导小组,采取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会议等形式,具体协商解决地区间相关的对接事宜;在企业层面,通过行业协会和企业联谊会等,开展跨地区的企业联营、合作,构建完善的跨区域运输网络。二是信息互联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公共出行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区域交通资源的共享与互通、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运政管理系统的联网操作和交通信息的互通互联共享。

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新突破

健全完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京津冀三省市交通一体统筹协调小组的作用,完善定期对接与信息沟通机制,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统筹协调机制。主动与京津对接,统一推进项目计划、项目实施,统一技术标准。实现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一体。推进并联审批,简化审批程序,促成多部门共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的交通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

争取更多政策和金融支持。争取国家对冬奥会承办区域、北京新机场区域的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提升项目给予更大政策支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交通战备专项支持范围;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区域一体化发展基金及更多的中央专项建设基金、车购税资金等的支持;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交通投融资模式,健全和完善PPP制度框架和法规体系。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协会 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广安大街美东国际B座
电话:0311-86054885 邮箱:hbszxqyjscxfwxh@126.com
本网站为服务于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冀ICP备15022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