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
视频新闻 | |
协会新闻 | |
国内新闻 | |
国际新闻 | |
协会通告 |
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唐山分会成立通知 |
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人员名单 |
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保定分会成立通知 |
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关于征集新会员的通知 |
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诚招业务员 |
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业务范围 |
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驻省内各地办事处 |
供求信息 |
建设银行:创新推进普惠金融 服务助力小微企业 |
河北 省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开始申报 |
具备五个条件可申报河北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 |
农行河北分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
资金投资合作 |
无边界培训:企业人力资本新引擎 |
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服务 |
科技查新咨询服务 |
作为能源产业集中区的河北,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做好职工的安置又是关键之举。
赵克志同志代表八届省委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提出,坚决化解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做好职工安置、资产处置和债务化解工作,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相关职工安置工作最关键的是要对准‘焦距’,精准施策,做到积极稳妥,防范各类风险。”代表们认为,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应通过企业内部转岗安置、内部退养、扶持就业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合理安排企业职工分流再就业,同时在维护权益上提供有力保障。
1 内部消化,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创业岗位
因旗下的荆各庄矿业公司资源枯竭,开滦集团组建了开滦矿业工程有限公司,面向新疆等外部市场提供矿井设计、地质勘探等服务,为去产能后的职工安置创造新岗位。通过这个平台,在非开滦所属煤矿工作的开滦员工已达1280余人。
河钢宣钢在员工中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群策群力发展非钢产业活动,鼓励职工向公司提出非钢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经公司项目审定通过后,建议人可成为项目创业人,并获得公司非钢产业发展基金扶持。
……
一个个企业通过转型内部消化职工安置的做法受到与会代表的肯定。
据测算,2014年至2017年,我省化解过剩产能涉及企业职工106万人,平均每年需要稳岗或再就业26.5万人,就业总量压力进一步加大。
“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要争取让他们端上‘新饭碗’。”省人社厅厅长王亮代表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省及早动手,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援企稳岗、企业内部退养等十条去产能职工安置政策和六个配套办法,明确了企业内部转岗安置、自主就业创业等十条分流渠道。职工安置要对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建立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帮助实现再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三条保障线”,确保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失业人员都能实现再就业,不出现零就业家庭。截至10月底,全省已分流安置去产能失业职工21907人,共为5134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2.37亿元,惠及职工146.97万人。
“促进职工就业创业,企业要通过转型,创造更多岗位,通过内部消化解决职工安置问题。”有代表提出,调查显示,全省化解过剩产能涉及企业职工总体年龄偏大,40岁以上职工约占59%;职工长期从事某一行业、技能单一,高中及以下学历职工约占75%。这些要求企业当务之急是通过市场来开发更多合适的就业岗位。
“对符合就业人员条件的,应积极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措施。”河北沛然集团董事长苗笑阳代表建议,企业应鼓励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如成功创业,按政策可一次性领取剩余的失业保险金。对确实无法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人员,企业应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给予兜底帮扶。
省质监局局长夏延军代表建议,企业要强化对职工创业的服务保障,为有创业意愿的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创业贷款、开业指导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失业职工初次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小微企业的,可以提供创业保险补贴,并帮助其优先进入创业孵化园区,落实政策,全程扶持。
代表们建议,企业可借助人力资源市场为钢铁、煤炭等领域的职工开设“绿色窗口”,提供岗位对接、用工推荐、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加强信息服务和岗位对接,积极组织各类专场招聘洽谈活动,为企业和职工安置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2 政策托底,援企稳岗安置职工
去年以来,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关停两座高炉、拆除4台烧结机,对4座转炉进行改造,前后共造成1300多名职工隐性失业。按照政策规定,邢钢申请到了援企稳岗补贴,并把这笔钱专款专用,全部用在了职工安置上。如今这些人员全都实现了内部消化。
“要统筹运用援企稳岗政策支持企业内部转岗安置,加大对安置职工的政策支持力度。”夏延军代表建议,一方面要发挥“标准”在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作用,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另一方面要加强调控,严防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规模性裁员。指导关停破产企业科学制定并严格审核职工安置分流方案,制定应对措施,做好预案。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形成政府、企业共同稳定岗位的良好局面。
“能转岗的转岗,确实不能转岗的要做实做细托底工作。”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宋秀果代表表示,通过政策引导与“兜底”保障,为安置职工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培训选择,让这些人员不仅有去处,更能有出路。
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员王瑞宏代表建议,针对化解过剩产能失业人员技能单一、再就业困难的特点,应实施专项技能培训行动。引导就业培训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和培训科目,采取适当形式,开展紧缺类专业(工种)培训和“订单式”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提升待岗、失业人员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整合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等社会优质培训资源,统筹各类培训资金,遴选市场紧缺技能岗位,以开发职业“培训包”的形式,向社会购买培训成果,确保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职工都能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
邯郸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冠军代表表示,在坚决压减过剩产能的同时,邯郸市建立职工安置协调机制,确定转岗安置、企业吸纳、扶持创业等10方面安置渠道,列入今年化解过剩产能的企业也全部制定了职工安置方案。市财政还列支3.5亿元援企稳岗资金。
来自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93家钢铁煤炭去产能企业中,已有80家制定了职工安置方案。为引导鼓励多方开发、增设岗位安置职工,我省加大稳岗资金向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倾斜力度,在省级调剂金安排上对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较重的地区给予重点支持,力争今年为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发放稳岗补贴资金15亿元,2017年发放稳岗补贴资金不低于今年。
产能去到哪里,社会保障就补到哪里。11月11日,省发改委等四个部门印发《河北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奖补办法》,明确省级奖补资金专项用于民营建设煤矿相关职工安置等补助。这一托底举措的实施,对相关职工安置工作而言,无疑又是一大利好。
3 强化保障,维护去产能企业职工权益
“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既帮他们解决好生活困难,又助他们提高再就业能力,着力维护去产能企业职工人员权益。”省安监局干部刘宝玲代表表示,要继续坚持治理失业防线提前,努力帮助企业稳定岗位,减少失业,从源头上治理失业。应进一步深入着手对化解过剩产能涉及企业的职工现状、人数、结构、安置去向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算好欠费、欠薪、经济补偿、再就业等方面的资金账。建立职工安置台账和数据库,做到精准到企、具体到人、实名制动态管理。
李冠军代表建议,加强对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和唐山、邯郸等重点地区职工安置分流情况的调研和监测,调查生产经营状况,分析判断失业形势。优先提供资金保障,中央下拨的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关闭小企业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首先用于职工权益保障上。
代表们建议,应健全失业预警制度,完善失业动态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机制。在全省前期监测5980户企业、192万个岗位基础上,调整监测样本,增设预警指标,将化解过剩产能重点企业全部纳入失业动态监测范围,为实施稳岗措施提供预警和依据。督导各地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监控,制定完善工作预案,落实信息通报制度,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王亮代表建议,应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相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分工,统一调度,密切配合,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指导企业制定好职工安置方案。对职工安置方案不完善、资金保障不到位,以及未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的职工安置方案不得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其工作年限合并计算。职工转岗安置或内部退养的,可依法变更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偿还拖欠的工资,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并切实做好转岗再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档案托管等工作,力争职工安置不遗留问题、不留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