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9/10/7 4:12:13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日前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并提出了六大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其中赫然在列的是“融资成本有效降低”。那么,在利差不断收窄的态势下,银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究竟还有多大空间,现实路径是什么?

      显然,要求银行违背商业可持续原则降低贷款利率,绝非我们所需要的降成本。从长远看,也将导致信贷关系的扭曲,损害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终将损害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

      但是,客观地分析,银行也并非完全无可作为。在银行自身成本的控制、贷款定价技术的提升、收费行为的规范、信贷方式的改进与完善等方面,其实都能或多或少找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空间。

      从风险定价中发掘空间。毫无疑问,以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是商业银行定价的基本准则。现实情况是,银行机构在贷款定价方面所采取的方法或模型总体还显粗放,一般是简单地依据客户贡献度、信用等价、贷款担保方式等指标打分,并参照同业水平实行加点上浮。至于所确定的贷款利率能否覆盖成本和风险、覆盖到什么程度,大都缺乏精细的测算,且实际上往往是覆盖过度、上浮过多。这种粗放的定价模式无疑隐含着或多或少的空间。问题的关键是,银行能否准确测算这一空间的大小,是否有适当让渡这一空间的意愿。这取决于银行定价理念的创新与定价技术的提升。

      银行应切实强化长期客户发展战略意识,在定价理念上坚持互惠共赢,真正实现由“以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的银行客观研判形势,正视经济新常态下潜在增长率趋缓的现实,丢掉继续保持利润高增长的幻想,适时修正自身的利润目标。

      在贷款定价上,要避免陷入一种思维误区,即将利率覆盖风险简单理解为每一笔贷款在定价上都要满足风险覆盖的要求。这种观念实际上是与现代银行经营理念相悖的。利率覆盖风险的真正内涵是立足于组合贷款,以部分贷款成功所获得的风险溢价弥补个别贷款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是风险定价的精髓。

      从贷款方式中拓展空间。在企业的融资成本“账簿”中,除了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及相关费用外,其实还包括通过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转贷基金、民间借贷等渠道的融资成本,这些“账”本不该算到银行头上的。

      但是,企业花费在其他融资渠道的成本也并非与银行全无干系。企业之所以产生从其他渠道融资进行周转的需要,其中很大一部分源自贷款期限错配下的企业转贷需求。而银行在信贷方式上的粗放、固有信贷产品期限设计上的不合理客观上导致了贷款期限与实体企业资金回流期限的错配。贷款期限的错配,既不利于企业正常生产周转,也凭空创造了企业大量的转贷需求,额外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显然,银行贷款方式的背后隐含着不容忽视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空间。如果银行能有效弱化贷款期限错配问题,实现贷款期限与企业资金回流的无缝对接,则无疑将减少企业为转贷付出的额外融资成本。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银行应认识与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把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作为培育长期客户关系、提升自身信贷管理水准的立足点。必须清楚的是,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并不是简单的让利概念,而是银行基于自身长远发展应该作出的理性抉择。只有基于互惠共赢的合作理念,银行才能赢得企业的理解,赢得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协会 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广安大街美东国际B座
电话:0311-86054885 邮箱:hbszxqyjscxfwxh@126.com
本网站为服务于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冀ICP备15022468号-1